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学科 | 承百年学脉 育九州英才

校党委宣传部 福建师范大学 2023-06-27

编者按

1907年

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设立国文科   

开启福建省高等中文教育的先河

中国语言文学   从专业到学科

历经百余年  至今创建成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栉风沐雨砥砺行  春华秋实满庭芳

现一如既往  以昂扬精神和前进姿态

赓续  百年文脉  名师风范

秉持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致力  勤学精研  撷英拾贝

在新时代新征程

不断谱写新篇章 


01

百年有成  蓄力再发



福建省“双一流”主干学科

福建省中文学科联盟牵头单位

请所有关心支持的人

看看历史  数数家珍

感悟来之不易 

鼓舞前行不止



02

沿流承脉  奠基创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到

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三大特色学科群

中文系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肆拾年承脉发展

与时偕行   奋斗进取





1981年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成为国家首批硕士点



1986年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得第三批硕士点



1989年

文艺学专业获得第四批硕士点



1992年

中国语言文学之“中国文学”入选福建省重点学科



1995年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年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双双晋升为国家第七批博士点



2000年

汉语言文字学成为第八批博士点



2001年

设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

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全校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3个二级学科入选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2007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全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2012年

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为福建省特色重点一级学科



2015年

经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评估,中国语言文学被评为优秀学科和福建省同类学科第一名



2017年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0%,入选B+档,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学科第一名



2018年

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



2019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2020年

汉语言文学入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021年

“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三批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

中国语言文学入选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 

福建省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联盟牵头单位


03

教泽滋润  才俊辈出


著名作家叶圣陶  靳以  胡山源

著名学者郭绍虞  董作宾  严叔夏

曾在此执教

亦有许多你熟悉的名师

在这里留下了执笔教学的足迹

他们是学科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也是建设者和奋斗者


黄寿祺

原福建师范⼤学副校⻓、中文系教授

著名易学专家



陈祥耀

原福建师范⼤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



俞元桂

原福建师范⼤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中国现当代散⽂学科建设开拓者



姚春树

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创建人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专家

以其名字命名“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齐裕焜

原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创建人



南帆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省社科院院长,教授

原文艺学博士点带头人



陈庆元

原福建师范⼤学⽂学院院⻓,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建人



马重奇

原福建师范⼤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

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汉语⾔⽂字学博⼠点学科创建⼈



汪文顶

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人

原中国语⾔⽂学⼀级学科博⼠点带头⼈



谭学纯

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带头人



张善文

原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



潘新和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席扬

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还有像他们一样

一代代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德学双馨   桃李天下

星光引路   映照后学

造就了新一代学科建设队伍



郑家建

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李小荣

福建师范⼤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带头人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艺学博⼠点带头⼈



林志强

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现汉语⾔⽂字学博⼠点带头⼈



郜积意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



黄科安

福建师范⼤学中国散⽂研究中⼼主任,教授

现中国现当代⽂学博⼠点带头⼈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原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带头人



周云龙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



林婷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现有教职员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34人,副高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2.5%。各级各类人才近50人次。人才一览表


学术兼职


04

群策群力  攻坚突破 


近五年学科建设成果






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团队





人才培养





党建思政成果



05

闽台交流  融合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持续实施两岸“五合工程”共同传承中华优秀⽂化促进两岸同胞⼼灵契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2001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全省省属院校唯一第四轮教育部测评中同类105家基地排名第21



中心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0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8人台籍专兼职教师4人

李小荣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巍巍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现台湾文化研究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谢必震

原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专门史、世界史学科带头人



方宝川

原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员



徐秀慧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所所长,教授

两岸关系与闽台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华文明与两岸文教交流研究中心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教材研究基地

2个省级高校智库 

1个教材基地

创建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

在建台湾历史与文化数字博物馆





两岸“五合”⼯程
两岸教材合编
两岸学科合力
两岸学术合作
两岸期刊合办
两岸青年合聚


06

品牌文化  力助成才


《闽江》文学社     南方诗社        话剧社          辩论队    依旧是历届文学青年们的精神家园

 


(闽江文学社)


(南方诗社)


(左岸戏剧坊)


(辩论队)


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要求

建立新媒体实践中心

让中文学子们发挥专业特长

灵活掌握运用新技能




举办年度文学创作大奖赛

结集出版优秀作品




展示学子诗书气华继《闽江》之后又陆续出版“散文行动”“闽水泱泱”“春风秋水”等系列丛书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薪火相传  历久弥新  为学科建设   为学子成才开辟学识智慧验证之地增添兴趣梦想飞翔之翼


07

学子感悟  勉力同行

吕东旭

文学院2019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习体会:文艺学是一门需要文学的审美与感悟,更需要求知欲和辩证精神的学科。如何保持对枯燥的文学理论的热爱?本科期间,文学院很多位老师妙趣横生的课程赋予了足够的热情,使得我充满了对于文学殿堂的向往,并经常动手写作诗歌。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艺学带来的情感细腻与理性思辨的魅力,感受到了学术二字所承载的重要分量,这种热爱也逐渐变得更加炽热。学文艺学有什么用?通过这门学科系统性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认知文学发生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解文学活动与作品体裁的多样性等,而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字表面的有趣与心灵的陶冶。从文艺学中到底学会了什么?除了课程上特定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多是赋予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看待人生的方法与视野。当我们通过文艺学系统的知识与逻辑训练,深入人类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去汲取营养,最终以精妙的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形成与社会历史、自我意识的对话。于我而言,那种沿途的风景与领悟自然妙不可言。

薛诗艺

文学院2020级汉语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习体会:也许有人觉得汉语言文字学是“冷门绝学”,但我却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导师针对性的指导,培养了我们富有个性的研究风格,在我天马行空抛出的一个个疑惑点中,引导我抽丝剥茧、精巧重组出有趣的选题。我们的课堂从不局限于课表,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方式开放灵活。我们可以在音韵学课堂上讨论《孔雀东南飞》的韵段划分合理性,可以在词汇学课堂上学习诗歌、楹联的创作,可以在文字学课堂上探寻拓片背后的历史文化变迁,可以在训诂学的课堂上分享感兴趣的训诂内容,可以在方言学的课堂上听音思索各地方言的语音差异,可以跟随老师奔赴田野,参与方言调查,实践课堂所学、深化学科认识、锻炼调查本领,还可以在学术沙龙上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叶露丹

文学院2021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习体会:文献学是专业性和有趣性并存的学科,主要负责整理古籍和研究古籍,和古代文学专业相辅相成。文献学的学生要成为寻找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好手,最关键的就是学好目录学,培养从浩瀚的书海中获取文献资料的能力。文学院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各专业每两周会开展读书会,学院每月会开展学术沙龙,还有科技节等许多活动,可以邀请专业相关的老师,分享最近的读书心得,和老师近距离交流。这就是文院学子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的真实写照。

刘玉

文学院202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习体会:比较文学需要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以及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也因此,它需要我们广泛地阅读外文文献,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文学院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相关学术讲座,开阔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学院有许多好老师,他们潜心学术、教书育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外国文学产生了热爱,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林亦儿

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学习体会:文学需要历史地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以及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也因此,它需要我们广泛地阅读外文文献,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文学院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相关学术讲座,开阔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学院有许多好老师,他们潜心学术、教书育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外国文学产生了热爱。

林晨滢

文学院2020级“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 本科生

学习体会:我有幸入选“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孙绍振班”实行导师制,孙绍振老师、导师和各科任老师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论文写作、经典导读上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我们的课堂采取了单双周制和小班制教学,双周师生共读经典,单周课堂探讨问题,课堂上老师适时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我坚定了我的专业方向,也渐渐感受到了浪漫与思辨交融下的文学魅力。

王坚强

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学习体会:文学院设立“宝琛讲坛”系列讲座,邀请诸多知名教授为我们授课,使我们可以接触到学术前沿,拓宽视野。同时,文学院还会开展诸如“诗词大会”“三笔字大赛”等活动,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素质技能。我也加入了许多有趣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特色活动,其中文学社的匿名诗会最令我着迷,如曲水流觞的兰亭集会一般,交流分享各自创作的诗歌。文学正潜移默化地渗透于生活之中,锻炼我们的能力,升华我们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精神世界的充盈自在。


结语福建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不忘承续百年文脉不负前贤奠基期冀乘党的二十大之东风借新征程之伟力藉关爱者之厚勉接续奋斗作为争取梦圆一流学科 


-推荐阅读-


师大学科 | 奔赴山河,“碳”索未来

师大学科 | 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福Star密码”

2023年福建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福建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德旺杯”中小学 拔尖人才(数学)冬令营活动补充通知

聚焦两会 | 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履职声音



-fjnu1907-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文学院
编辑:汪雅娴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